“党建引领、党业融合”案例选编 | ⑰黔南首创在破解发展难题中彰显党建力量
发布时间:2022-09-09作者:来源:
字号:

  首创环保集团所属首创环境自10年前开始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拓展业务,目前在黔南建设了都匀焚烧、都匀收运、都匀填埋、瓮安填埋4个项目,为黔南地区提供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具有一定影响力及良好美誉度。首创环境黔南党支部成立于2015年2月,共有15名党员,分布在4个项目公司。

  黔南地处贵州省中南部,是国家“一带一路”和西南地区连接华南、连接珠三角的重要节点,被称为贵州的南大门,战略位置和生态屏障作用非常重要。首创环境自2012开始在黔南区域拓展项目,起步阶段是收购和建设了都匀、瓮安两个填埋项目,后来逐步发展壮大,2015年启动建设都匀焚烧、都匀收运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新项目拓展建设难度大、城市垃圾收运量波动、财政补贴回款难等问题。面对这些难题,黔南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把生产经营难点作为党建工作重点,以经营工作成效校验党建工作成效,在内部各项目之间协同联动,在外部积极协调资源,在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中彰显党建工作力量。

  公司党组织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体现到业务工作和日常管理中,公司领导扎实履行“一岗双责”,将党的建设开展到各个项目,以党建工作团结凝聚各项目公司干部职工。特别是面对项目位于城郊,工作环境艰苦、待遇相对较低的现状,党支部注重以环保产业的公益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以首创环保集团及首创环境的辉煌成就激励人心,以“十四五”战略的光明前景增强发展信心。大力弘扬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价值观,积极倡导践行“让我们的家园远离垃圾困扰”的企业使命,强化思想共识,维护队伍稳定,在公司上下形成了热爱公司、自觉付出、认真工作的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篮球赛、外出参观见习等员工活动,积极宣传首创企业文化,将企业价值植入人心。经过努力,各个项目干部职工心怀大局,将个人荣誉与企业价值高度统一,形成“我与企业共发展”的向心力。

  面对垃圾量变化大、业绩波动的问题,公司党组织高度重视抓好生产经营管理,坚持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全流程、全要素加强精细化运营业。根据经营状况,开创性实施跨行政区域垃圾收运模式,整合周边“四县一市一区”资源,打破行政区域概念,实现“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服务模式,成功化解了本区域城市单体规模小,不利于垃圾综合处理的难题。

  面对回收垃圾湿度大、热值低的问题,公司把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摆在突出位置,以科学管理手段最大程度释放设备效能,设备年运行时间不少于8000小时,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运维人员不断摸索总结锅炉燃烧负荷,根据设备性能摸索出一套工作方法,让设备逐步达到最佳状态。目前,焚烧项目设备运行指数在首创环保集团排名靠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面对新项目、新设备、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持续增强全体员工内在觉悟和自我约束,不断提升员工素养和行为。公司领导带头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引领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向员工讲清楚“原因与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让员工牢记“任何一个结果都是具体行为的体现,美好生活蕴藏于每一次认真的付出”。通过正确引导,党员带头发光发热,一心扑在岗位工作上履职尽责,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有效办法,与员工群众共同奏响敬业奉献的交响曲。

   面对公司员工“新老交替”的特点,积极培养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专业技能。设立读书室并购置专业书籍,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可以自由学习和交流;每周一的工作会议上,各专业工程师每周轮流进行一个专业的知识讲授;安排专工和一线生产管理人员给管理层上课,让管理层懂业务,精技术,善经营。在焚烧项目试运行期间,通过树业务榜样、做好传帮带来培养“关键人”,发挥首创“老员工”传帮带作用;通过鼓励实操培训,做好设备运行的“关键事”,不断提高工作技能。

  面对环保项目普遍面临的“邻避效应”考验,都匀焚烧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采用国际先进的往复式机械炉排垃圾焚烧炉、余热锅炉以及烟气净化系统,彻底消除了传统垃圾焚烧的二次污染隐患,完全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由于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管理有序、运营稳定,厂区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真正做到到了作业环境“一尘不染”;厂房内保持负压状态,在外面闻不到异味。监测数据“直通”环保、城管等部门,烟气排放指标均优于国标和欧盟标准。附近居民在厂区参观后竖起大拇指夸赞:“比我家灶台还干净!”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都匀焚烧项目驻地附近一位家庭条件优越的居民徐大妈,抱着“挑刺”的目的应聘到公司,“卧底”半个月从事保洁工作,她一边工作一边打探,摸清了垃圾焚烧各个工序的情况,从进园卸料、投入焚烧、炉渣处理、废水净化、烟气净化……最后产生的垃圾废水,经过处理过后的水排入园区的池塘里养鱼,徐大妈不仅没有发现存在任何污染,而是被厂区干净整洁、环境优雅、安全有序的管理折服。该事迹被当地媒体以《“卧底”群众与企业共同守护都匀的青山绿水》为题报道后,引起良好社会反响,一时传为美谈。

  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接待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团体、民众到厂参观。2018年以来共接待有组织、有规模的调研和参观172批,3904人次,其中包括国家生态环境部,省州县乡各级党政领导,企业和学校代表,河北、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等国内政府考察团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外交流考察团,对外树立了环保企业的良好形象。

  面对地方政府财政紧张,补贴回款难的问题,公司党支部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单位开展党建联建,联合相关部门、兄弟企业和中小学校先后组织开展先进表彰会、校企联谊比赛、新春联谊、义务植树、颁奖授牌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搭建与政府沟通交流的平台,经常向主管单位汇报项目建设情况、履行社会责任情况,通过“串串门”,向来访者真实呈现国有企业的担当,通过“茶话会”,向上级部门客观表达经营工作的难处。在“共建搭台、业务交流”的支持下,公司赢得了政府的信任、行业的认可、社会的尊重,为公司营造了良好的公共关系。

  2018年初春,黔南州新上任的州委书记唐德智同志驱车路过都匀焚烧项目,被花园厂房、绿树成荫的环境所吸引,突然要求司机将车驶入厂区开展暗访。正在工作的公司副总碰巧遇到唐书记,便趁机做了情况介绍并汇报了公司发展难题。唐书记了解到项目建成后垃圾量不足的问题后,亲自指示由副州长牵头、住建部门指挥调度周边四个县与项目签订了垃圾服务处理协议。目前焚烧厂垃圾量从刚投运的300吨/天达到了日均630吨。经过多年发展,黔南区域公司相关项目先后摘得“贵州省基础设施领域PPP样板工程”“扶贫爱心二星企业称号”“都匀市中小学生环保教育基地”“‘十三五’”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等殊荣,带动首创环保集团黔南区域业务持续向好发展。

  经验启示

  (一)举起党建“一面旗”,发挥党组织引领力

  在攻坚克难实践中,党组织发挥着“主心骨”作用。国有企业发展遇到困难,要首先让党组织强起来、让党员站出来、把群众号召发动起来,这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黔南区域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阻力,特别是垃圾量少、补贴回款难等问题,黔南党支部主动作为,以党建联建共建为契机,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汇报,千方百计获取外部资源,逐渐扭转不利局面。

  (二)把握发展“一盘棋”,发挥党组织统筹力

  黔南区域有4个项目公司,彼此距离较远、业务紧密相连。黔南支部作为一个联合党支部,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关系,把分布在多个公司(项目)的党员组织起来,通过支部工作把4个项目的工作统筹起来同步研究谋划,“一揽子”抓改革促发展。工作中,不仅做到党建工作统筹推进、也注重以党建工作为纽带,加强内部各项目发展协同,积极做好区域间、项目间统筹调度,通过党建与业务融合集中破解共性和个性问题。

  (三)汇聚员工“一条心”,发挥党组织凝聚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要发展,首先要让干部和人才队伍成长;企业遇到发展瓶颈,关键是要让业务团队和技术骨干具备突破瓶颈的素质和技能。黔南党支部注重抓好员工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业务骨干,以员工成长带动公司成长。同时,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制度规范约束力,塑造干部员工职业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