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党业融合”案例选编 |㉓深耕水体治理 打造内江“生态绿”
发布时间:2023-01-20作者:来源:
字号:

 

      四川水汇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水汇”)隶属于首创环保集团,是负责内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以下简称“内江项目”)的公司,对内江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四川水汇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共有党员23人,积极分子12人,党员占比25%。

 

图为内江项目分布图

一、相关背景 

     内江项目位于长江一级支流沱江流域,是国家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项目,也是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62.82亿元,包含26个子项目,132个分项目,是四川省水环境综合治理单体最大、业态最复杂的PPP项目。内江项目意义重大,它是内江市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的关键,项目完成质量直接影响着长江上游沱江的综合治理效果。近年来,四川水汇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锚定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推进项目建设落地赋能助力。2022年,四川水汇获得“内江市创建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图为花萼湿地项目建成效果(左)和白塔公园项目建成效果(右)

 图为大型市政污水处理厂——谢家河再生水厂建成效果

二、做法成效 

(一)党建引领促进项目建设

      四川水汇党支部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抓好党建工作带动项目建设提效,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筑牢项目建设的“红色根基”。四川水汇党支部着力夯实党建基础,严格执行党支部议事规则,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要求,支委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前置研究把关,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抓好全员理论学习工作,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活动,邀请内江市委党校教授讲授主题党课,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促进全员思想提升。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党员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展览,定期开展升旗仪式,促进党员牢记宗旨,增强党员党性。公司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分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推动党业双融合、双促进。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坚持深入项目一线,采取现场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项目现场疫情防控、安全管理、廉洁从业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为项目建设打造良好环境。

图为四川水汇党支部开展升旗仪式(左)和“冬奥知识”竞答赛活动(右)

      做好项目发展的“红色引擎”。城市水体作为大江大河的“毛细血管”,关系着百姓健康和企业生产。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几年,内江市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密切关注,面临较大治污压力,如何快速打开局面,更好解决黑臭水体污染和城镇污水处理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四川水汇党支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号召“开局即冲刺”,积极组建项目团队,上下一心、爬坡过坎,根据各区县情况因地制宜制定项目推进策略。党支部带领干部员工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落地,加强与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及政府单位沟通,理清项目难点堵点,提出解决路径,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由于子项目数量众多且分散,各子项目建设计划进度有所差异,四川水汇党支部为了及时掌握、准确了解项目全方位进展信息,带领团队走遍了内江沿岸,用汗水“丈量”了每一寸土地。在四川水汇党支部引领下,截至2021年底,内江境内10条黑臭水体全部实现“长治久清”,顺利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450余公里污水管道建成通水,91所新建污水处理厂站稳定运行、出水达标,对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为包谷湾治理前(左)和包谷湾治理后(右)

图为潘龙冲治理前(左)和潘龙冲治理后(右)

图为玉带溪治理前(上)和玉带溪治理后(下)

(二)组织聚力强化攻坚力量

      四川水汇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组织引领,凝聚干事力量,带领广大干部员工在“急难险重”工作中主动担当,强化攻坚干劲,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队伍保障。

      “百日攻坚”聚合力。受项目手续办理复杂等多种情况影响,项目推进与预定计划有一定差距,四川水汇党支部坚持抢时间、盯任务、抓落实,于2019年7月1日至10月10日期间,带领团队开展“百日攻坚”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号召全体干部员工振奋精神、积极作为,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先后组织党员、骨干到各片区进行现场摸排,做好分类施策,按计划倒排工期,落实“挂图作战”;要求各项目部每周报送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做到数据及时精准报送;每月召开两次项目例会听取进度情况,对重点难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在这场百日“攻坚战”中,内江项目的产值从之前0.29亿元/月提升到1.62亿元/月,产值提升近5.6倍

图为“百日攻坚”活动启动会

      “党旗飘扬”鼓干劲。2020年,内江项目建设进入高峰期和关键期,四川水汇党支部充分发挥队伍优势,激发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带进项目施工现场中,让党旗在各个项目工地中高高飘扬。广大党员带头“打头阵、勇攻坚、解问题”,引领团队鼓足工作干劲,抢抓项目工期进度,夯实安全质量管控,落实项目风险管理,团结拼搏向着保质保量、安全高效的建设目标奋进。在党支部组织开展的“415”水质达标、西循园“830”建设、威远县清溪河截污工程等一系列重点项目专项攻坚任务,党员们冲锋在前、担当尽责,为推动项目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近年来,内江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绩效评价好,各区县政府对四川水汇公司给予充分认可,先后获媒体宣传报道260余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沱江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图为党旗在威远清溪河管网建设工地一线高高飘扬,党员日夜兼程攻坚克难

图为四川水汇党支部组织开展“415”水质达标攻坚活动

(三)科技驱动树立行业标杆

      科技创新是企业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四川水汇党支部将科技创新为党业融合的重点工作,全力推动科技研发成果快速实施应用在项目建设中。

      信息化建设促进高效管理。四川水汇党支部始终坚持高效管理导向,带领党员技术骨干积极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助力项目管理提效。党支部通过加强数字化运用,建立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将实时的运行工况、设备状态等30余项关键数据在平台上进行整合分析,在现场巡查、运行维护等方面极大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无人化”管理运行,并建立起“总体控制、平台运营、专项巡检”的三级全方位管控体系。目前,党支部已在近百村区域实现项目“无人化”管理运行,构建了智能、标准、高效的项目管理布局。

      合作共建赋能科技领先。近年来,四川水汇党支部坚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赋能科技能力提升。联合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围绕川南地区水质特点,结合内江项目实际运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建立完整的紫外线水消毒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紫外线消毒关键技术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技术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针对内江项目业态多样性、业务复杂性,党支部联合有关科研院所总结出一套包括水量水质、排放标准、污水收集处理、施工验收在内的成熟经验做法;同时,组织参与编制的《四川省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技术导则(试行)》,被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至各市(州)推广,为西南地区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让“首创经验”正式成为地方标准。 

图为四川水汇党支部组织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顺利通过评审

图为四川水汇党支部与清华大学合作项目“市政水处理紫外线消毒与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图为四川水汇党支部开展的科研课题工作案例

三、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引领经营发展是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内江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关键在于四川水汇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经营中心,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经营工作中,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经营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为项目建设发展助力赋能。

      二是坚持引领队伍奋进是党组织工作的着力点。面对工作中的急难险重任务,四川水汇党支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率领团队奋进的作用。项目团队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为项目顺利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障,有力彰显了“生态铁军”的先锋力量。

      三是坚持引领科技创新是党组织工作的增值点。四川水汇党支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作为工作的增值点。党支部积极组织推动技术革新,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与外部高效、科研院所合作优势,全力提升项目技术应用水平,为项目高效建设管理提供了重要科技保障。